“黑皮小狗”桑又一木、“云台山男妲己”天阳、“东北哑巴新郎”禹臣……不知道你是否刷到过这些爆火的景区NPC?世纪汇通
近期,“男色经济”走红,游客仅需花一张门票的钱,就能与年轻帅气的NPC互动。
小红书@罗罗罗PDni
公主抱、捧脸杀、吻手礼……NPC让女性消费者体验到在影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桥段。为了与喜欢的角色见面,不少人甚至会专程前往某一景区打卡。因此,NPC也成为各大景区提升业绩的有效手段。
对于“男色经济”,有人拍手叫好,表示女性的情绪价值需求终于被看见;有人嗤之以鼻,认为其为是一种不妥的性压抑的表达。
女性消费者究竟是在为什么买单?“男色经济”又还可以走多远?
百元门票
帅哥比过山车更热门
2025年,国内多家老牌主题乐园,如方特、长隆、欢乐谷等,迎来了自己的爆火元年。然而这一次出圈的不是耗巨资建设的硬件设施,而是“软件”配置——景区NPC。
NPC意为“非玩家角色”,现在常指在景区扮演角色、与游客互动的工作人员。比起过山车、大摆锤等传统游乐项目,活人NPC每次对话都能触发新剧情,让游客无论玩多少次都不会厌倦。
万岁山媒婆
欢乐谷蛇精 小红书@万岁山大大锦衣卫/小玉欧尼
最初,景区NPC通常为节日限定,角色外貌也更加多元。然而随着游乐园内卷,NPC逐渐常态化,在颜值标准和互动内容上也卷出了新高。从前在网络上才能看到的帅哥美女,现在只要一张游乐园门票就可以牵手、拥抱、合拍短视频。
以圈内热门NPC“黑皮小狗”为例,扮演者桑又一木的壮硕身材与乖巧可爱的小狗设定形成鲜明反差,精准狙击女性审美。加上“公主抱体重不限,拒绝女性身材焦虑”的互动宣传,让很多平日对游乐园不感兴趣的女性游客都慕名前往。
世纪汇通
男游客也可以体验“举高高”
“前男友说我太胖了抱不动,NPC抱得很轻松,感觉没那么内耗了。”
“NPC都很热情很有趣,情绪价值给得超足。”
“我们成年女人就是要看这些才有力气。”
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互动,部分女性游客干脆舍弃游乐园原本主打的娱乐项目,只排NPC队伍。遇到非常喜欢的角色,少数人甚至会前往不同的城市“追行程”(网红NPC会接多份工作)。
抖音 @铁柱妹妹(发疯版)
在社交平台上,与NPC互动的短视频堪称流量密码,热门视频点赞量可高达几十万。有轻车熟路的游客整理出NPC打卡攻略,也有游乐园官方账号直接变成“NPC宣传站”。
从最初面向全部消费者,到如今以女性向为主,景区NPC的变化验证了“女性是最强消费力”的经典总结。携程旅行发布的《2024女性旅行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女性全年人均旅行消费支出高于男性7.7%,且“放松心情、缓解压力”是她们旅行的最主要目的。
携程《2024女性旅行消费洞察报告》
目前来看,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“情绪缺口”还很大,下一步,针对女性客群的“情绪服务”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,着实令人期待。
“男色经济”本土化
女性打破欲望羞耻?
其实靠“卖帅哥”赚钱,中国景区不是跑在最前面的,“男色经济”在其他国家早就有先行版。从英国Magic Mike猛男秀,到泰国肌肉男酒吧,女性对“消费男色”这件事一直很有需求。
小红书@Where London
然而纵观过去上百甚至上千年,服务行业似乎始终以男性审美主导。高端的餐厅、酒店、剧院总是美女云集,但样貌出众的男性从业者始终是少数。如果说需求决定市场,那么在女性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飙升的今天,服务行业也是时候给出一些新反应了。
“男色经济”的本质,是女性对情绪价值和视觉享受的需求。与男人一样,女人其实也是“视觉动物”“情绪动物”。但由于心理和生理差异,以及传统的社会规训,女人的需求、不满总是羞于启齿,或启齿了也无法得到满足。
日剧《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和妻子做》
想要浪漫的情节、想要符合审美的伴侣……“男色经济”的兴起,让女性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出自己的需求。无论是景区NPC,还是乙女游戏,又或是团体直播,近年兴起的新赛道其实并无差异。
从前被“妇道”“廉耻”规训的女人,开始由客体向主体转变——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情感陪伴和支持,那符合公序良俗的正当消费也无可厚非。
疯狂上头的背后
可能是“配得感”的缺失
然而,在“男色经济”热潮的背后,部分消费者过分沉迷、疯狂 “上头” 的隐患也逐渐显现。有人花钱维系感情,入不敷出;有人每天蹲点接下班,影响正常生活;还有人私下联系后,陷入情感、经济的骗局。
今年上半年红极一时又迅速塌房的万岁山NPC“蓝狐狸”剑剑,隐瞒已婚事实,出轨榜一粉丝。谎言被拆穿后,还大言不惭地回应:“只问了恋爱史,没问婚姻状况。”不少网友疑惑:“一个外貌和言行都普到不能再普的男人,怎么会被捧到这种忘本的程度?”
小红书@万岁山武侠城
事实上,女性消费者对扮演者的疯狂迷恋,主要源于对角色人设的过度情感投射。无论是景区NPC,还是直播间主播,都是针对女性喜好而打造的完美角色。然而这种美好是虚拟的,与扮演者的现实生活面貌并无直接联系。
再者,精心设计的娱乐场景自带梦幻氛围,刺激人们产生多巴胺和肾上腺素。在这种环境下,消费者很容易混淆角色与现实,将与工作人员的亲密互动,误认为真实的情感联结,进而陷入自我构建的浪漫幻想中。比如,近期连游乐园保安都有了粉丝,被爱称为“小蛋糕”。
女性群体对“男色经济”的过度沉迷,某种程度上也是配得感缺失的表现。如何通过“男色消费”来洞见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,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感支持,或许是“女性主体意识”觉醒的消费者下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我们也期待在社会的共同监督和相关行业的不断完善下世纪汇通,看到更健康、多元、高质量的“情绪消费业务”。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